每年秋末,元谋县便迎来一群特殊的“候鸟”——来自全国各地的南繁育种专家。他们跨越千里,奔赴这片热土开展育繁种工作,待到来年春天,再将培育好的种子带回北方,为农业丰收播撒希望。
时下,元谋县南繁育种基地呈现一片火热秋播景象。在元马镇星火社区南繁村小组的田野里,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会长仲家楷和最早一批抵达的南繁育种专家、研究员,以及来自全州各地的工人正忙碌着。仲家楷说:“按规划今年我能接收95个单位左右。目前,瓜类已播36个单位,小麦刚播5个单位,预计整体面积约800亩。”他指着身后内蒙古巴盟农业科学院的试验地,这里正在播小麦;不远处青海大学的试验地,则播种小麦和青稞。

南繁育种基地
自9月底起,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陆续抵达元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静感慨地说:“我们来云南做小麦南繁育种工作已有40多年了,今年带来2万行小麦育种材料,涵盖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单倍体育种技术的杂交后代材料。科研人员将从中选出田间性状表现好和丰产性、抗性、适应性俱佳的材料,带回我们那边继续加代;部分繁殖材料则在元谋扩繁,回去后进行产量鉴定。”
元谋县南繁育种基地,是科研人员逐梦育种的前沿阵地,更是孕育中国优质种子的摇篮。南繁育种加代作为优质作物育种的关键环节,科研人员借助南北气候差异,冬季在元谋加代,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同时鉴定育种材料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青海大学副研究员白羿雄介绍:“此次我们主要是来开展麦类作物加代研究,通过南繁加代,育种周期从以往的8年以上大幅缩短至4年左右,这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到这里开展品种选育工作的进展,此外,我们还承担着示范推广的重要任务。元谋繁育出的种子,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出苗率高,产量也相对可观,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元谋县南繁育种基地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引导。近年来,元谋县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履行服务保障职责,为南繁育种工作营造了优良环境。
截至2024年底,共有31个省(区、市)的117家科研单位和制繁种企业与元谋县开展种子繁育与加代扩繁合作,培育制繁种企业、合作社26家,繁种面积达4.17万亩,种子年产量405万公斤,年育苗能力超12亿株,种业综合产值达12.3亿元。今年,到元谋进行加代扩繁鉴定的科研育种单位达128个,这里已成为高原南繁种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元谋县南繁育种基地正以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投身其中,为中国种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芯”力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