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乡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紧扣“村村美”目标,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三大重点工作,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绿化美化行动,让“绿美相融”、“颜值”提升,打造州级绿美村庄7个,创建全县唯一一家省级绿美乡镇,增强了群众“看得见”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宣传发动,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宣传标语、群众会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发动,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充分营造人人参与绿化美化人居环境,爱护美丽村庄的良好氛围,同时压实干部包村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提前谋划,统筹推进。将绿化美化融入“千万工程”和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等工作中,统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金沙湖消落区治理项目,累计新增绿化荒山2.5万亩,绿化公路30多公里,绿化村庄2.2万平方米。
科学选种,提高效率。针对全乡境内不同的村庄海拔落差较大的特点,在坝区选择芒果、榕树、长春花等树种;在半山区选种枇杷、三角梅、长春花等树种;冷凉山区选种核桃、柿子、樱花等树种。由于树种适生易管,降低了绿化成本,提高了绿化效率。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五堆十乱”治理,利用治理后的房前屋后空地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注重乡土味道,不搞大拆大建,组织发动群众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搭建村间小景观,展现村源和民俗文化,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风光从心驰神往的记忆变为现实。比如,大卡莫、那治突出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发动群众以木梨、坛罐等老物件、闲置物品打造庭院微景观,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变为现实。
一村一景,突出特色。通过实地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按照“一村一景”的工作思路提升改造各村特色景观。比如,在集镇绿化美化中,充分利用红军长征过江边的文化遗产,将“红色元素”“革命元素”融入到美丽集镇建设中,让“绿色绘制底蕴,红色彰显内涵”,打造有故事、有记忆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