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元谋县新华乡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着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乡呈现出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深化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树新风
针对传统陈规陋习,新华乡通过村规民约加以规范引导,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明确列入整治范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村民小组长担任理事,全程参与指导操办婚丧事宜,有效遏制了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之风。“以前村里娶媳妇喜欢大操大办,现在村规民约明确规定要节俭办事,大家负担轻了,风气也好了。”村民李大爷感慨道。

新平村委会新村文大哥儿子结婚时,按照以往习俗,宴请宾客、购置礼品等费用预计超10万元。在红白理事会的指导下,他改变思路,选择举办简约而温馨的婚礼,花费控制在5万元以内。李大哥说:“以前觉得婚礼越隆重越好,现在才发现,只要孩子们幸福,形式简单点也没关系,还能省下不少钱。”

此外,新华乡还通过举办“文明家庭”“最美儿媳”“最美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典型,弘扬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在每年7月举办的桃李节上,都会对评选出的榜样人物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身披绶带胸戴红花的群众成为节日里最骄傲最自豪的人。上柏村村民范明艳说:“现在大家都争着做好事、当模范,村里风气越来越好,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弘扬志愿服务,传递温暖聚人心
新华乡属山区乡镇,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相对坝区乡镇比例明显更多,为应对留守老人儿童居多的现状,新华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了以“桃李芬芳”志愿服务品牌为主、涉及多个领域的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暑期返乡大学生与基层治理专干们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独居老人打扫庭院、教授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使用,既解决了老人生活难题,又强化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乡机关青年志愿者们定期走访慰问留守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维修家电等;“爱心妈妈”志愿者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兴趣培养、公益课堂等活动,目前已招募40余名“爱心妈妈”与56名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关爱帮扶,2025年春节期间,志愿者们为231名困难老人送去米、油、被褥等物资。


在每年的桃李节和火把节、春节期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活动组织、秩序维护和游客引导、文艺表演等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不仅如此,志愿服务还延伸到了产业发展领域,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助力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夯实基层治理,多元共治促和谐
新华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党支部+村民小组+网格员”的治理体系。村组干部、党员通过定期上门走访收集群众诉求,有效解决了烂泥田村村民反映灌溉水渠年久失修影响农田灌溉、平地村群众反映村内无公厕、四保村巷道破损影响出行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处理宅基地边界、农田取水等矛盾纠纷,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辖区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

同时,新华乡积极推进民主协商、院坝协商,通过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参与到乡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参与道路修缮、水利设施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团坝村,修葺一新的标准化篮球场和古色古香的休闲小长廊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村民小组长介绍,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修建了篮球场、乡村舞台和休闲长廊,周边群众主动搬走杂物让出地盘,还搬迁了9座老坟,扩宽了活动场所和道路,在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整个修建过程非常顺利。

每当夜幕降临,团坝村休闲小广场灯火通明,广场舞、左脚舞、花灯歌舞轮番上台表演,农村文艺队伍日益壮大。每到节假日,青年人相约打篮球,开展拔河比赛,现场气氛热闹非凡,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乡村文明新风尚逐渐深入人心。


新华乡党委副书记杨晓彪表示,下一步,新华乡将继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同时加大志愿服务力度,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精神动力。

如今,新华乡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行为准则,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民风更加淳朴,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移风易俗让乡村焕发新气象,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