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重山色添锦绣,万亩桃李迎客来。近年来,新华乡循着“靠山吃山”的智慧,把桃李树变成“摇钱树”,用科技提品质、靠品牌拓市场、以融合促增收,走出了一条果香飘远、百姓增收的特色产业路。

科技“长”在果园里,果子结得更“金贵”。
“以前浇水看天、施肥凭感觉,现在电闸一打开,精准配比过的水肥自己‘跑’到根上,还能分片区规划,可方便了!”果农起国海蹲在桃李树下,看着智能滴灌带里的水珠精准渗进土壤,眼里满是欢喜。他随手摘了个桃李,掂量着说:“你看这果子,大小很均匀,往年亩产也就2000公斤,现在能多收600公斤,而且甜度比以前高两三个点,咬一口全是汁水。”走进元谋兴华桃李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在精准灌溉,桃李园里随处可见黄板等病虫害物理防治“装备”。

合作社负责人杨东华笑着补充:“这防虫网能防90%以上的害虫,农药用得少了,果子更安全。加上智能水肥系统,优质果率从以前的60%提高到到现在的90%,收购商来了都挑不出次品。”科技成了果农的“好帮手”,让传统种植长出了“智慧范儿”。
品牌“亮”出圈,果子卖出“俏价钱”。
“您瞧这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这可是咱新华桃李的‘身份证’!”在新华乡新村桃李种植户李春凤小院里,她正娴熟地给外地游客打包桃李礼盒,盒子上印着“新华桃李”的字样,旁边还有家乡河尾水库风光、土林美景的插画。“有了绿色食品认证后,咱的桃李就‘身价倍增’,还不愁销。”

新华桃李于2022年10月被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新华乡致力于把桃李品牌当“名片”来做,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从种植到采摘制定统一标准,对果子的糖度、大小都有严格要求;每年7月中旬举办桃李文化节、产销对接会等,游客来摘果、尝鲜、拍视频,朋友圈里全是新华桃李的身影。“去年1公斤均价卖12元,今年预计涨到15元,发往北上广深的快递天天排长队。”每年都到新华收购桃李的陈尚忠接过话茬,“客户就认这个牌子,说吃着放心、味道正。”品牌响了,桃李的“底气”也足了。
三产“融”出好光景,果园变成“聚宝盆”。
“周末带孩子来采摘,中午在农家乐吃个腊肉、桃李鸡,下午去河尾水库走廊拍拍照,这日子美得很!”来自县城的游客张女士拎着满满一篮李子,正让孩子跟硕果累累的桃李树合影。在新华乡新平村,千亩桃李林不仅是果园,更成了乡村旅游的“打卡地”。

“今年桃李节期间我们还将推出‘观风车品桃李 等风来也等你’主题的免费打卡拍照河尾湖畔‘风车’走廊活动,欢迎大家来打卡。”一向笑脸很好的新华乡新平村党总支书记倪洪发出盛情邀请。

“我家农家乐住宿有10多个房间,每周末吃饭也有10多桌,客人吃的菜都是园子里自己种的,光餐饮住宿,一年能多挣8、9万!”新村村民白荣春端着刚洗好的桃李,给客人端上桌时脚步轻快。依托得天独厚的浪巴铺土林奇观和风光旖旎的河尾水库风光,现在又修了河尾水库观光栈道,新华乡去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1000多农户增收。从卖鲜果到“卖风景”,同时发展桃李精深加工,开发果酒、果干等系列产品,产业链拉长了,新华群众的腰包也更鼓了。
绿色“种”出好生态,果子结在“幸福里”。
“以前施肥靠化肥,打药用喷雾器。现在全用有机肥,虫子靠黄板、防虫网对付,你看这土多松软,草都长得旺!”种植大户王平光蹲在地里,捧起一抔泥土,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草香。

如今的新华乡,绿色种植的理念逐渐深入,化肥换成了羊粪、秸秆堆的有机肥,打药改成了物理防治,并且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扫码就能看到产地来自哪里。“不光果子好吃,地里的鸟也多了,空气也新鲜。”王平光笑着说,“种出好果子,卖出好价钱,还能护着新华的山山水水,这才是能传代的好产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2025年新华乡桃李种植面积达10600亩,预计总产量4500吨,综合产值将突破5800万元。枝头的桃李还在生长,新华乡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接下来,这里还要把产业链拧得更紧,让科技更给力,让新华桃李的牌子更响亮,让更多人尝到甜头,为乡村振兴添上满满的“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