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城乡精心组织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养老保险生存认证集中服务活动”。活动聚焦高龄、行动不便、留守老人等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多元服务模式,将便捷、高效、温暖的认证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与“心坎上”。

聚焦“难点”,服务端口前移。老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此次集中认证作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针对部分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手机、行动不便等导致的“认证难”问题,活动启动前,通过村级广播、微信群、张贴通知、网格员入户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明确告知集中服务的时间、地点、所需材料及认证方式,确保信息传递无死角。

多元认证方式,提升服务体验。活动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认证方式:各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等设立固定认证点,工作人员引导老人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完成认证,现场还配备老花镜、饮用水等便民设施;针对高龄、重病等特殊群体,“上门认证小分队”携带设备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甚至病床前,提供“零距离”服务;对于有操作能力的老人,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使用“云南人社12333”APP等进行自助认证;对长期在外的待遇领取人员,则通过联系亲属讲解异地认证流程或视频辅助确认,确保服务全覆盖。

耐心答疑解惑,细心服务关怀。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高效完成认证工作,更注重细节处的关怀,主动询问老人生活状况,耐心解答养老保险调整、医保报销等政策疑问;认真收集群众对社保、养老服务的意见建议;对发现的生活困难老人及时做好记录,反馈给相关部门争取帮扶,让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每一位老人身边。

据统计,此次活动覆盖全乡96个村,为5563名老年群众完成认证,有效解决“认证难”,避免养老金惠民资金停发风险。其中上门服务3560人次。不少老人和家属点赞:“服务送到家门口,省了跑腿,心里暖洋洋的!”
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工作,不仅是一项保障基金安全的技术操作,更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暖心工程。老城乡此次集中服务活动,以落实好惠民政策为出发点,以“贴心服务在身边”为理念,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干部上门”,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社保政策更有温度,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截至2025年8月5日,老城乡养老保险生存认证率已达100%,已全部完成认证。下一步,老城乡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常态化便民认证机制,提升社保服务便捷度和满意度,让老年群体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