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泽云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鼓励“地摊”.“夜市”和直播带货繁荣经济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的电子商务发展,地摊、夜市、直播带货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此,县委、县政府早在2014年将其列入全县经济发展格局范围,同时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并取得成效。
一、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一)电子商务运营情况
元谋县电子商务自2013年开始起步,2014年全县纳入电子商务统计的企业有5户,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846万。2015年初,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县人民政府投资成立了元谋县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采取“政府监管、公司管理、市场运作”方式,助推农产品走电商发展之路。2015年纳入电商统计的企业为8户,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7900万元。2016年全县纳入电子商务统计的企业为10户,销售额达1.9亿元(含县农投公司大宗平台交易额1.3亿元)。2017年,全县纳入电商统计的企业为12户,全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65亿元(含县农投公司大宗平台交易额2.39亿元)。2018年全县纳入电商统计的企业有15户,全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3.95亿元(含县农投公司大宗平台交易额3.79亿元)。2019年,全县纳入电商统计的企业有15户,全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53亿元(含县农投公司大宗平台交易额1.47亿元)。2020年全县纳入电商统计的企业有15户,全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935万元。据州商务局反馈,2021年1-5月,全县累计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22亿元。
(二)元谋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情况
1.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依托远景国际建材城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使用面积约2400平方米,包含产品展示中心、电商培训中心、创业孵化中心、服务管理中心、数据分析中心等功能区,办公设施设备配备齐全。通过淘宝、京东商城、官方微信和天猫等网络平台开设“元谋食品专营店”、“元谋水果帮”微商城等渠道进行农产品B2C交易,并自主建设元谋农产品信息网进行B2B交易。开发建设了元谋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行业动态及资讯发布、线上培训、便民服务、数据报送、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乡村站点交易活动信息与商务部“农村商业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对接,为电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衍生服务。建成元双路口“元谋果蔬”体验店,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五大城市建设了“元谋果蔬体验店”,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果蔬销售模式。
2.乡村服务站点体系建设情况。大力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合理布局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完成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10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建设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40个,占全县78个村(居委会)的51.28%;同时,开发了元谋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数据信息平台,具备了交易活动信息采集、数据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网络学习培训、远程视频通话等功能,实现了乡村站点数据报送与商务部“农村商业信息系统”日报数据对接。大部分服务站点月销售金额在2000元以上,部分站点月销售金额达2—3万元以上。
3.县级物流体系建设情况。建成了物流中心1个,占地1800平方米,开通了县—乡—村物流配送线路5条,配备了3辆常规物流快递车、3辆中型冷链物流车、2辆大型冷链物流车,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建成。建成果蔬智能分拣中心和洋葱分拣中心各1个,配备了智能分拣设备,实现了果蔬农产品的智能化分拣。
4.品牌培育及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情况。围绕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浙滇、果然好两家公司在平田、新华、黄瓜园、甘塘等果蔬生产基地建设了质量追溯体系核心示范区,实现农产品从“种子到消费产品再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化溯源和质量安全追溯,逐步实现农产品在线化、互联网化、品牌化,实现质量可追溯,构建电子商务产品供求相对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截至目前,全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达标面积17.1万亩,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面积21.05万亩。全县累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认证55个、有机认证产品81个,共有88个农产品获得商标注册,“元谋番茄”“元谋青枣”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元谋蔬菜”“元谋水果”2个集体商标获得注册,有云南省著名商标8件、楚雄州知名商标5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被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命名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建成了集产品(从种子到产品)可视化溯源、质量安全追溯保障、智慧农业(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产业+市场)、农业大数据(政府产业大数据+企业产品大数据)、品牌塑造与市场推广、产业(或产品)推介与招商引资宣传“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元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品牌推广现代化智能系统平台。
5.电子商务培训情况。我县积极创新思路,拓展宣传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等形式,普及电商基础知识,宣传电商创业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电商发展氛围,形成发展农村电商的强大合力,全县累计开展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培训达11720人次,其中,在线网络培训652人次,现场培训11068人次。获得创新创业讲师6人,高级电子商务师10人,扎实开展楚雄州“彝乡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目前全县已有7人荣获“彝乡电商创业人才”称号。
6.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开展情况。一是将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与精准扶贫进行有机结合,在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委会(占全县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委会的50%)建设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统一配备并安装了展示货柜、远程通话系统等设施设备,开展土鸡蛋、火腿、豆类等农产品代卖、生产资料代买、宽带话费代缴、物流快递收发等业务服务。二是开展电子商务扶贫产品网络销售。在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立电商扶贫产品展示区,集中展示销售红豆、白芸豆、黄豆、芝麻、小米、豌豆等电商扶贫产品,直接或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致富。三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96人次,充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并积极动员、鼓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电子商务企业就业,拓宽脱贫致富渠道,助力脱贫攻坚。
二、夜间经济发展情况
为进一步发掘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消费升级、激发城市活力,就推进我县夜间经济的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调研,掌握经营者经营状况。为掌握我县县城经营者及涉旅企业夜间经营状况,安排专员深入龙川街、凤翔街、金马坊、七棵树烧烤城、凤凰印象商业区等经营户、以及云南凤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广泛调研,了解掌握经营者夜间经营状况,同时,通过“云南网络交易监管服务网”、微信、抖音等平台对“直播带货”进行监测监管。
(二)继续巩固和规范凤翔街“冷饮一条街”和“七棵树烧烤城”夜间经营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夜间消费服务。目前,凤翔街冷饮、七棵树烧烤只要消费者有需求,经营者都能提供整个夜间的消费服务。
(三)积极鼓励、动员龙川街商业街经营户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满足消费者夜间消费需求。目前,龙川街商业街绝大部分经营户,以及县城区各大药店,营业时间冬季从早上9:00一直营业到晚上10:00,夏季从早上8:00一直营业到晚上11:00,极大地满足了县城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夜间消费需求。
(四)针对凤凰印象商业区已建成投入使用,正处于招商阶段,且该地段靠近凤凰湖,夜间人流量大,又不在居民住宅区,对居民影响小的实际,选址在该商业区发展夜间地摊经济。截至目前,已在该商业区发展地摊110多个,经营业态包括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儿童玩具及娱乐、小饰品等,营业时间为每天晚上7:00至11:00。该商业区夜间地摊经济的形成,进一步丰富了县城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夜间生活,解决了150余人就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五)加强引导,云南凤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发展夜间消费项目。如:温泉水世界每天从中午12:30一直营业到晚上10:30;烧烤、酒吧、水吧每天晚上一直营业到12:00;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晚上8:00至9:00进行音乐喷泉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滞留。该公司下一步还将对已建成的特色小镇所有建筑进行夜间灯光亮化,将商业街统一外包进行运作,增加一些如“摔碗”等互动性强的项目以吸引游客驻留,发展夜游经济。
(六)站在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角度,鼓励“网络直播带货”发展。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为宣传重点,从依法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方面,向广大直播营销主体进行全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在不违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允许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人员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
(一)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目前我县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引领、促进和规范夜间经济的发展。
(二)规划缺失,集聚程度不高。我县夜间经济发展无顶层设计支撑,无发展规划指导,发展方向不明,定位不准确。
(三)小弱分散,业态融合不全。我县现有的夜间经济业态多以烧烤、水吧、酒吧、商业街为主,本地民俗文化挖掘不多,文旅融合度不高,群众参与和消费的选择性较小、互动性较差,无法形成品牌辐射带动效应。
(四)配套薄弱,发展条件不足。全县公共交通、公共服务、文化空间等基础配套薄弱,无法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积极向县委县人民政府汇报并提出建议,通过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促进元谋夜间经济发展。
(一)突出组织领导,着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举措,释放积极信号,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参与夜间经济发展。成立元谋县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明确县级分管领导、确定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突出统筹规划,聚力打造夜间经济品牌。通过走出去,学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夜间经济发展成熟地区的成功经验,从顶层设计入手,统一定位,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商业街区、美食街区、冷饮、酒吧的联动融合,打造具有元谋特色的夜间经济圈。同时,积极推动文化、购物、康养、商贸、餐饮、娱乐融合共生,重点打造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夜间休闲消费项目和产品,提升外来人口旅游体验,激发消费潜能,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走出来”,打破游客在我县旅游不停留的瓶颈。大力引进优质城市夜间文化、旅游、夜市等节目,让群众能够真正走出来,参与进来。
(三)突出服务管理,合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股”改革,改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既能引进来,也能“安”下来。鼓励重点街区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积极扶持24小时经营的商业主体。全方位推介夜间消费品牌,策划举办“夜”主题活动,搞活夜间经济。同时,建立管理机制,加强治安、交通、城管、食品安全、卫生秩序等管理,营造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夜间消费环境。
(四)突出基础配套,全力培育夜间经济发展条件。持续提高我县亮化、净化、绿化、美化水平,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延长夜间运营时间,保障夜间运行班次。加强夜间经济街区范围内及周边停车位管理,出台夜间临时停车等具体措施。
再次感谢您对元谋夜间经济发展的关心和重视!我们相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夜间经济一定会成为新时代元谋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元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8月22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亚刚1598785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