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树燕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弱势群体救助保护”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弱势青少年的救助保护工作也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一、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为精准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云财教〔2019〕299号文件明确要求,县教育体育局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县教育体育局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政策的宣传,认真梳理从学前到大学全学段资助政策,制作成宣传册、专题片,提高全社会的知晓率。二是制定《元谋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元教通〔2019〕40号文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生进行认定。三是与民政、扶贫、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相关数据的对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四是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安排专人,做好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象的认定工作,保证学生基本信息真实准确。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工作,把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姓名、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属于何种补助对象等信息在校园内进行公示,并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二、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一是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2019年11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成立元谋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明确由政府牵头,教育、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为残疾儿童少年的矫治与康复、教育、入学安置等问题提供咨询和个性指导,对残疾人教育加强指导并提供心理咨询,对残疾儿童在入学中可能出现的疑难、争议等问题,做好协调处理。二是做好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要求学校在每年八月底前通过组织教师进村入户家访、电话联系,同时与村委会、村民小组长积极联系对接,进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摸底、调查,对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家庭进行走访,鼓励家长尽可能地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随班就读或送州特殊学校就读。对于能基本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教师都鼓励家长送孩子就近入学随班就读。为解决教师及家长的后顾之忧,在教师评价中对残疾学生的成绩不计入教师考核。对于有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的学校,我们在享受农村寄宿制生活补助、营养早餐等社会救助中一律给予优先照顾。对于不具备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就实行送教上门工作,三是建议学校在春蕾救助活动、党员活动中适当开展贫困残疾学生家庭走访慰问活动。通过不断努力,2022年,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37%。
三、加大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力度。为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落实,我县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充分选聘具有学生思想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兼任心理咨询教师。目前,全县学校共设立心理咨询室72间,共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4人,兼职心理咨询教师达504人。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全覆盖,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县投入资金41万元,为全县70所校点安装了亲情视频电话,做到全县所有学校有亲情视频电话100%全覆盖;建了17个留守儿童之家,十个乡镇所在地留守儿童之家始终实100%全覆盖基础上,做到乡村少年宫与留守儿童之家功能室资源整合基础上,均具备“有关爱氛围、有活动场地、有文体器材、有爱心电话、有电脑(电视机)、有图书室”的“六有”标准。
总之,做好青少年弱势群体救助保护工作,必须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增强职能部门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聚集力量,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为这一群体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元谋县教育体育局
2022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