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正文

元谋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2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28015177503N-12_/2019-0919001 公开范围:公开 著录日期:2019年08月16日 主题词: 文  号:元文旅字【2019】2号 生效日期: 发布机构:元谋县政府办

刘树春、姚永慧、孙永琼、李玉萍、韦忠、杨元、花显成、普光林、刘俊霞、王光翠、陈宗连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请求立项建设尹地村委会茂易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推出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自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以来,元谋县始终把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来抓,紧紧围绕创建标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结合自身特色,最大限度激活文化发展活力,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地实际,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了县图书馆、县文化馆、10乡镇综合文化站78个村委会文化室,复覆盖率为100%。乡镇综合文化站78个村委会和(社区)按照“十个有”和“九个有”标准建设完成;“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成效明显;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大大地改善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后的局面,为促进基层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目前,全县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非遗展演中心(花灯剧团)各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159支,有业余演员3109人;有活动场地521处。

近年来,我县非遗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的工作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传承。目前,共有非遗保护名录项目3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元谋花灯),省级项目4个,州级项目8个,县级项目46个。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218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8人,州级传承人32人,县级传承人203人。设立省、州、县非遗传承基地共14个。

二、文化阵地建设上台阶

截至目前,元谋县有乡镇文化站10个,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队159支,3109人。2019年,将持续加大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两期元谋县文化馆站业务骨干培训班,在10乡镇举办元谋县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加大对乡镇文化站和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培训和指导,全面提升乡镇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演出水平。持续加强对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在全县遴选15支业余文艺演出队进行重点扶持和指导,努力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成效明显。县图书馆免费开放时间达到每周70个小时,服务标准得到加强。组织开展送书下乡等活动。举办暑期青少年计算机、美术等免费培训班。县文化馆专门设立音乐舞蹈室、美术摄影室、非遗展室、综合培训室等工作室,对群众文化队伍实行免费培训。2018年,共举办花灯音乐二胡演奏、暑期书画、彝族火把节传承人等培训班118期,共培训3800人次。元谋人博物馆免费开放时间增加到每周56个小时,各类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共接待游客672446人,其中未成年人166841人、外国游客1993人。组织开展寒暑假文博知识学习专场活动4场次,参加人数达12000多人。全县10乡镇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展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农文网培学校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56期18492人次,农民工培训班876期43920人次,少年儿童培训班458期22900人次,城镇居民培训班34期1700人次。为群众唱花灯、跳广场舞及体育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充分利用春节及元宵节、火把节、花山节等各种节庆日,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四、举办赛事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组织举办了元谋县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国·元谋果蔬节、元谋县迎新春系列文艺晚会;“中国梦·劳动美”专场文艺晚会、“五·四青年节”专场文艺晚会;“重阳敬老节”专场文艺晚会;元谋县“七·一”建党节歌咏比赛等全县性大型文体活动;举办经典诵读大赛、举办了庆祝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中央民族歌舞团赴元谋演出;举办元谋县庆祝建州60周年“唱响元谋”民族民间歌手大赛,共有55名歌手参赛,观众达2000以上通过比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年轻的、有培养潜力的本土民族民间歌手;举办元谋县庆祝建州60周年“活力元谋”大型文艺巡演活动,10乡镇巡演队伍500余人参加巡演,观众达4000人以上;举办了“红土地之歌”选拔赛;举办“大惠杯”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参加比赛的广场舞队、文艺团体共计85支,参加人数2000人;各乡镇每年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比赛。群众反响热烈,开展各项活动赛事,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各位代表,公共文化活动是惠及民生的文化活动,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了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跃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赛事,彰显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的建设力度,主动与省、州文化主管部门对接,争取项目和资金,同时我们将联合各乡(镇)继续申报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全力推进我县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