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商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元谋耕地质量保护的建议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元谋是农业生产大县,也是化肥使用大县。据县统计局数据,2018年元谋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1727.9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38584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3143.9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为39:61。2018年化肥施用量19971吨(折纯,下同)其中:氮肥10821吨、磷肥4490吨、钾肥1477吨、复合肥3183吨。当前我县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仍然偏高。虽然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辉煌,但也由于长期规模发展,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下降趋势,菜农为确保蔬菜产量不减而盲目偏施氮肥、增加追肥次数。据调查,我县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32.65公斤,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亩21.9公斤)。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化肥施用量差异较大,呈现出山区少,坝区多,粮食作物少,经济作物多的局面,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元谋县土地利用率比较高,基本上是一年三熟,土地没有休闲的时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养殖规模越来越小,有机肥供给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理化状况和保肥供肥能力差,肥料利用率低。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化肥撒施、表施现象仍然存在。
2015年,元谋县被列为全国首批在蔬菜上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县,要求从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到2020年初步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元谋县农业局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促增产、提效益、保安全”三大目标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工作思路,将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与新品种推广应用、高产创建等项目相结合,实现技术集成配套,充分发挥土肥增效技术优势,不断增强土肥科技贡献率。2018年,元谋县化肥施用量19971吨(折纯),比2017年化肥施用量20146吨(折纯)减少175吨,减0.86%,化肥施用量提前实现了负增长,取得了明显实效。
1、加大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2009年元谋县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十年来,我们主要围绕五个环节(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开展了11项工作(野外调查、采样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配肥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数据库建设、耕地地力评价、效果评价、技术研发)。全县累计采集土壤样品6208个,其中核心样688个,大面积辅助样4966个,试验土样554个,植株样品1014个,并进行及时整理分析化验40926项次;共完成水稻、玉米、番茄、洋葱、菜豆等“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52组;完成1:1校正试验 50 组;完成玉米、水稻、洋葱“2+X1”田间肥料效应试验3组;完成玉米锌肥、菜豆钼肥微量元素单因子试验1组;同田对比试验 60 组;通过肥料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三元二次和二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我县水稻、玉米、番茄、洋葱、菜豆等作物高、中肥力的配方10个。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6万亩,通过认真测产,示范区平均亩产3.8327吨,非示范区平均亩产3.389吨,示范区比非示范区亩增0.4437吨,亩增产率达13.1%,116万亩总增产514692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减不合理施肥(纯量)7586.4吨,总增加施肥(纯量)1734.2吨,总增产节支122931万元,效益十分显著。
2、转变施肥方式。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施肥方式转变。一是推进机械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依托高效节水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现代蔬菜产业项目、现代农业优势农产品建设项目、蔬菜标准园创建等项目的实施,元谋县大力推广“双色”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设施农业,提升农业发展基础。2018年,全县共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15.6万亩,结合高效节水灌溉,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极大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当于地面灌溉而言,微灌条件下的土壤水肥运行规律与大水漫灌条件下有很大的不同,其灌溉和施肥的理论及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一种全新的灌溉和施肥技术,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小流量、长时间、高频率、局部灌溉。据调查,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四节”效果:一是节水:比常规节水30-50%,单季平均节水49方。二是节肥:节省肥料30-50%,化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三是节药:使用滴灌大田湿度可降低8.5-15个百分点,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减轻1/3-1/2以上,减少了打药次数和农药用量。四是节省人工:节省浇水、打药、整地人工。减轻了劳动强度,每亩每季节省灌溉、施肥、喷药劳力15-20个。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滴灌随水施肥与施药,既节约了化肥和农药,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减少地下水的污染,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轻了病虫害发生,降低了化肥、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水稻、蔬菜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
3、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一是加快新产品推广。大力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结合高产创建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三是大力推广轮作。元谋蔬菜历经40余载,经久不衰,其秘诀在于有一个好的种植模式:水稻—蔬菜—大豆、玉米—蔬菜—大豆,合理轮作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①有利于防治病、虫、草害。作物的许多病害如茄果类蔬菜病毒病、辣椒疮痂病、黄瓜角斑病、大白菜软腐病等都通过土壤侵染。将感病的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便可消灭或减少这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对为害作物根部的线虫,轮种不感虫的作物后,可使其在土壤中的虫卵减少,减轻危害。合理的轮作也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途径,因不同作物栽培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同农业措施,对田间杂草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作用。②有利于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各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如禾谷类作物对氮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豆科作物吸收大量的钙,而吸收硅的数量极少。因此两类作物轮换种植,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谷类作物有庞大根群,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油料作物,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另外,轮种根系伸长深度不同的作物,深根作物可以利用由浅根作物溶脱而向下层移动的养分,并把深层土壤的养分吸收转移上来,残留在根系密集的耕作层。同时轮作可借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补充土壤氮素,如花生和大豆每亩可固氮6~8千克。水旱轮作还可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提高氧化还原电位,有利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防止土壤次生潜育化过程,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4、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体制特点,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二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推广使用具有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果园土肥水光热资源,推广种植绿肥。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花生、大豆和苜蓿等豆科作物固氮肥田。
5、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治理盐碱、改造中低产田,普遍提高耕地地力等级,确保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感谢县工商联对我县“三农”工作的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元谋实际,不断创新,努力工作,为元谋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你单位以后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元谋农业的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元谋县农业农村局
2019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