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元谋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元谋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80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28015177503N-/2023-1016029 公文目录:政协提案 发文日期:2023年10月16日 主题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发布机构:元谋县政府办

永梦圆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发扬古人类古生物和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建议》(第80号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元谋县历史文化资源

(一)历史文化。元谋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迄今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的重大发现,把我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150—350万年的元谋“龙川冰期”是迄今我国境内最早的冰期。元谋“龙川冰期”的重大发现,把我国第四纪地质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多万年。元谋盆地,不仅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和最早的第四纪地质遗迹、地层剖面,以及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还首次发现了云南细石器(中石器)文化遗存,填补了旧石器到新石器的历史空白和演化链条。同时,在元谋盆地,还发现了4000年前长江上游原始社会晚期具有代表性的大墩子新石器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805件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具,伴随出土了大量的谷类碳化物和麦类粉末和1300多件狗、猪、牛、羊、鸡、兔等动物骨骼以及民居建筑遗存房基15座、火塘7个、窖穴4个、墓葬37座、沟道1条。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14测定,其年代为3210±90年。这表明,早在4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在元谋盆地建房起屋、饲养畜禽、种植水稻、发展农业,过着群体定居的生活。

(二)文化资源。元谋县因孕育了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被誉为“东方人类发祥地”。有石器时代的大量遗址、遗物和遗存,代表着金沙江流域的石器文化。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72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县保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3个;有革命文物13处;有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3处13条,是1935年红军长征过元谋期间,在元谋留下的红军革命标语,全面反映了红军当时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和任务;有4000余件套文物藏品,其中珍贵文物54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2项,其中:国家级1个(元谋花灯),省级7个,州级22个,县级20个;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82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1人,州级35人,县级235人,有省、州、县非遗传习所(传习点)29个。有博物馆、纪念馆(红军馆)、文化馆、图书馆、非遗展演中心(花灯剧团)各1个。

二、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发扬古人类古生物和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古文明的开发宣传利用,加强遗址修缮保护的建议。通过加大争取实施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和加大文保经费的投入,进一步补齐文物保护的短板弱项;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双古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做好文物和遗址遗迹的阐释工作;通过强化宣传推介,以元谋人为载体,传承弘扬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楚雄故事、元谋故事。一是加大资金投入:2022年至今共投入文物保护资金747.87万元,其中国家文物保护资金557.87万元,州级90万元,县级100万元。具体为:投入40万元用于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元谋安龙寺及重建安龙寺常住碑记维修,该工程已完工;投入557.87万元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谋县大墩子遗址抢险加固工程,该工程正在开展招投标;投入150万元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谋人遗址维修维护及文物保护工作经费。二是加大宣传利用: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召开选题策划会,制定细化宣传推介方案,对元谋人遗址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行持续深入报道。联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云报客户端开设了《走进元谋人》专题专栏。借助云报集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中心平台,持续推出对外融媒体精品。通过各级媒体网站、APP客户端、手机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号等官方号组成的新媒体矩阵推送相关稿件,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6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单条播出新闻《国博开新展,东方故乡追寻百万年人类史》,由“元谋人”追寻百万年人类史。7月21日,央视新闻、新华社客户端等媒体同时发布了元谋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启动仪式的新闻。三是加强遗址修缮保护:在元谋人遗址、大墩子遗址安装视频监控22台,修复完善围栏、大门、警示牌等设施,分别聘请4名、3名人员负责元谋人遗址、大墩子遗址的日常管护工作。通过实施元谋县羊街安龙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确保古建筑安全;即将实施元谋县大墩子遗址抢险加固工程,确保古遗址安全;努力筹措资金投入文物修缮保护,加强日常巡查管护,确保全县文物安全。四是深化馆藏文物研究: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元谋人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目前已完成元谋人遗址东南部早期发现元谋狼头骨化石、遗址区6月份调勘发现牛头骨化石的修复和初步研究工作,正在撰写相关研究论文。7月24日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进一步提升“元谋人”知晓率和影响力。五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在国家、省、州文物部门高度重视下,2022年下达我局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用于元谋龙街渡红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完成红军馆的提升改造,环境整治,安装消防、供电、污水设施等。元谋县有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3处13条,是1935年红军长征过元谋期间,在元谋留下的红军革命标语。全面反映了红军当时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和任务。江边、龙街红军标语因乌东德水电站建设,2020年搬迁至元谋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对标语内容用玻璃框进行了遮挡保护。大乌头禾红军标语2013年实施维修工程,对标语内容用玻璃框进行了遮挡保护。红军标语均开放参观。近年来,元谋县依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目前,已争取到1500万元的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资金,其中计划投资700万元的元谋猿人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提升工程(一期)正在开展勘察设计方案编制。为有效推动和完善元谋猿人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我局申报了元谋猿人遗址2023年发掘区保护展示工程,主要建设文物本体及地层剖面保护加固、考古保护棚、展示标识牌等。

(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既需要有高深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家型人才,也需要面向大众、立足于公共传播的普及型人才,还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专业人才招引。挂牌成立元谋县文物局、元谋县文物管理所(元谋人遗址保护管理所),核定事业编制6名,招考的4名高层次文博人才已入职,为专业人才队伍注入活力。二是借助“外脑”增强力量。聘请中科院江左其杲等8位国内顶尖专家指导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作。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合作,挂牌成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元谋人遗址考古工作站并投入使用。申建云南省考古领域第一个院士工作站—邱占祥院士工作站。三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元谋人遗址保护志愿服务活动示范点,向全具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加强元谋人遗址保护倡议书,组织开展开展遗址公益宣讲,遗址保护设施检查,文博科普,研学实践服务,文明旅游引导,护林防火宣传,卫生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的建议。2023年县文旅局、县自然资源局和元马镇等单位协同配合,对元谋人遗址西北角建设控制地带内约10亩的葡萄基地钢架大棚拆除工作。县林草局和县森林公安局联合对2022年因过失引发元谋人遗址内火情的当事人进行了严厉处罚。今年2月初,在元谋人遗址建立公益保护示范点,充分发挥“遗址保护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机制作用,有效助推元谋人遗址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下步,将持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建立常态化执法机制,自然资源、林草、公安、生态环境、文物等部门协同配合,研判文物安全形势,适时开展专项行动,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确保全县文物安全。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的建议。宣传教育情况:制作发放保护倡议书、宣传手册2万余份,录制保护音频视频10余份,安装永久性宣传标语,利用元谋电视台、元谋发布、七彩云端、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乡镇利用安装的智慧云广播设备在辖区全方位、无死角的定点滚动播放。邀请姜础老师向群众讲解文物保护知识,进村入户向群众发放《元谋人遗址保护宣传手册》《元谋人遗址保护倡议书》。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小手拉大手”行动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村民小组组织群众召开会议,村规民约增加文物保护内容。下步,将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逐步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永梦圆委员对全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希望今后继续得到你的关注和支持。

元谋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