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元谋县积极探索“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医疗服务模式,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为基层医生配备智能化全科医生助诊包,让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打通诊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医疗健康帮扶项目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落地元谋。组建“行走的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赴外地考察调研,争取到1800万元的项目设备支持。制订《元谋县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村卫生室一体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周报告、月总结”工作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项目从立项到试运行仅用时半年,跑出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速度”。
借助“互联网+医疗”手段,建设“健康180”中心,就近调度医疗资源。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为依托,将“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与建设云心电、云影像网络诊断中心相结合,建立县、乡、村三级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11家卫生院和73个行政村卫生室实行“1+11+N”模式配置资源,合理配备全科医生助诊包100个,让乡村医生把优质医疗服务“背”到百姓家中,提供超声、心电、血液、尿液等30余项检测项目。每日开通100个北京三甲医院远程门诊专家号源,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的身边,目前,北京三甲医院远程门诊专家已服务当地群众89人。
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和医务人员素质,形成“分级救治”与“区域协同”并举的急诊急救网络。将“行走的医院”远程心电网络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相结合,增添30多项远程检验检测设备、6套医疗信息化软件系统、100辆巡诊摩托车等诊疗设施设备,着力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围绕“行走的医院”操作技能、急诊急救和管理体系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让乡村医生熟练使用医疗设备,掌握基层常规病、多发病的诊断知识,提高诊断水平和紧急救治处理能力。将村卫生室变成健康管理的“前哨所”,形成“点线面一体”急性胸痛救治网络,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上下级转诊及转运无缝衔接,大幅缩短诊疗时间,为急诊患者提供更快捷、更规范的救治保障。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行“网格化”包保服务,将辖区划分为3个医疗救治网格,每个网格辐射3个至4个乡镇,建立远程机构1个、助诊机构112个,配备远程医生43名、助诊医生136名,协同“行走的医院”打破地域、时间、空间限制,让基层群众通过数字设备及“网格化+远程医疗”服务,实现“看病不出村”。将全县1886名医务人员下沉基层、编入网格,进村入户协助186名乡村医生开展“行走的医院”医疗服务及健康宣教工作。以“高端医疗检测设备+全科医生助诊包+全科医生工作站+线上门诊专家群”为支撑,形成村医操作、县级医生诊断、三甲医院专家远程会诊的三级诊疗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截至目前,元谋县“行走的医院”累计服务患者3500余人次,开展健康检测 25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