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凉山乡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
精准排查,筑牢“数据底座”,实现底数“一门清”
坚持把精准摸排作为搬迁工作的首要环节,构建“专业排查+数据共享+动态管理”机制,整合乡自然资源所、村组干部和第三方专业力量,组建“联合排查专班”,逐户开展“拉网式+诊断式”排查,切实做到“隐患在哪里、风险有多大、群众有哪些”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并结合今年开展的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冷水箐隐患点排查中,同步完成房屋测绘、影像采集、权属核实,建立“一户一档”电子台账,实现信息精准录入、动态更新。同时,制定《凉山乡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监测管理办法》,形成“排查—录入—复核—销号”闭环机制,做到“图上有位、表上有名、管理有人”。

精准宣传,打通“最后一米”,实现群众“愿意搬”
坚持把政策宣讲作为争取群众支持的关键举措,推动政策入脑入心、情感同频共振,引导群众从“被动搬”转为“主动搬”。发挥彝族北部方言协会作用,开展“双语宣讲”“院坝讲堂”,用群众语言讲清政策、算好“安全账”“经济账”。组织群众到那迪村委会大麦冲下村地质灾害滑坡点以及元马镇、江边乡等地移民安置点开展“以案说法”“现场教学”活动,增强群众防灾意识和搬迁意愿,形成了“政策明白卡+答疑专班+回访机制”宣传体系,实现群众政策知晓率、干部讲解到位率“两个100%”。
精准定责,拧紧“责任链条”,实现任务“闭环管”
坚持把责任压实作为推进工作的核心保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出台《凉山乡地灾搬迁责任落实与督查问效办法》,形成“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闭环管理机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乡村干部包户、党员代表联人”三级包保,建立“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对7户搬迁对象实行“每日调度、每周会商、每月考评”,推动协议签订、房源落实、旧房拆除等环节压茬推进。
精准服务,做实“全程代办”,实现群众“零跑腿”
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推行“全程代办、贴心服务”,让搬迁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制定《凉山乡地灾搬迁便民服务指南》,建立“群众点单、干部代办、部门联办”服务机制,形成“事前主动介入、事中全程跟踪、事后回访评估”服务闭环,组建“搬迁服务专班”,提供“上门办、帮着办、安全拆”三项服务,实现手续办理“零跑腿”、旧房拆除“零风险”。针对群众“房源匹配难、贷款手续繁”的问题,主动对接县内房地产商、房产中介、农商行,协助群众选房、购房、办理贷款,截至目前,已完成4户群众在县城购房安置,1户完成宅基地选址审批,6户完成旧房拆除复垦协议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