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好用活“千万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全面振兴的“三个高”模式,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党建引领,高站位推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推进党建引领“五治融合”的治理模式,将“千万工程”的实施成果与群众感受、群众评价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主要领导包片、挂点领导包村、乡村组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四级网格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形成“党员做给大家看、干部带着大家干、乡贤能人做示范、美丽乡村大家建”的浓厚氛围。

补齐短板,高标准破题。紧抓“治污”“治脏”“治乱”“增绿”四个关键,大力实施“五化”工程,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内容,确立卫生清扫日,划定保洁责任区,网格化、精准化推进“三园五化”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乡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8吨,打造美丽庭院75户,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275座,建成35个村小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及配套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投入使用,创建绿美乡村小组18个、州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个,栽种三叶花、华山松等树苗1650余株,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实现阔步提升。

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凉山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以促进农户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全力打造“山烟、山菜、山果、山羊”特色品牌,加大对林果、蔬菜的科技培训和管护力度,持续推广特色高山蔬菜种植。同时,不断提升将生态、资源、自然等优势变“现”的能力,充分盘活森林资源,把目光投向林下,着力打通生态美与百姓富之间的堵点,推动“森林+产业、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种植金果榄500亩,走出一条“增绿与富民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