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元谋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负重前行求发展 发展产业奔小康

日期:2021年11月09日   作者:元谋县乡村振兴局   来源:元谋县乡村振兴局    点击:[]

杨保国,男,汉族,小学文化,元谋县新华乡大河边光辉下村群众,家里有妻子、儿子和女儿4口人,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光荣脱贫户。

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杨保国一家仅靠传统的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维持生计,没有支柱产业支撑,家庭经济收入微薄,生活十分艰辛。自从2013年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在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在县级挂包单位和县、乡挂包干部的真诚帮扶下,杨保国户的特色养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出稳定持续的发展态势。2017年底,杨保国主动申请脱贫出列,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585元,超过当年脱贫标准,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找准致富路子,播下产业发展梦

1997年,杨保国入赘到元谋县新华乡大河边村委会光辉下村。光辉下村全村人口72人,所处地理位置边远偏僻,与永仁县的莲池乡隔河相望,属于元谋县的边沿地带,是典型山区贫困地区。该村由于气候变暖、水土失衡等原因,水资源逐年减少的问题突出,与生产力水平相对发达的坝区相比,这里缺少能常年灌溉的水源和筑坝引水的基础,缺乏与市场相连信息灵通、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种植业没有了培强壮大的重要基础条件。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长期贫困的群众,他们的心理很脆弱,总觉得抬不起头。“扶贫先扶志”,为此挂包干部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思路,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克服困难就尤为重要。在挂包帮扶干部的反复动员做其思想工作之后,杨保国树立了信心,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不退缩、不畏难,与挂包挂包一起寻找自我发展的道路。经过登高临景中的比较,他和挂包干部发现了光辉下村人少山场大,植被覆盖高,植物种类多,适合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天然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黄牛养殖业,成了杨保国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家庭梦。

不畏艰辛启程,扬起追梦的帆

为了不负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大好政策,也为了一家人能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他鼓足了干劲决心发展养殖业。在挂包干部的帮助下,杨保国享受到了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同时杨保国找亲戚朋友借钱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之困,于2016年购买黄牛10条,启动了黄牛养殖业。由于缺乏技术,杨保国的养殖之路走得很是艰辛。但是他不气不馁,边实践边摸索,认真学习充电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为减轻疫情风险,他积极参加村委会组织的畜牧养殖培训班,刻苦钻研养殖技术,按照培训班中学的知识学着饲养黄牛,应用中草药配方季节性给牛群做预防,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电话咨询新华乡农技兽医站技术人员和挂包干部,硬是凭借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把自己的养殖事业搞得热火朝天。乡村干部、驻村干部给予了他大力的帮助,协调争取了贴息小额扶贫贷款,解决好养殖规模化、效益化的问题。杨保国于2017年11月成功贷款5万元,购买黄牛10条,扩大黄牛养殖规模。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在国家的各项扶贫优惠政策扶持和挂包干部、乡村干部的帮扶下,依靠勤劳双手实现了黄牛养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呈现出稳定持续发展之势。

身教为先齐上阵,全家一心来脱贫

在黄牛养殖大力发展的同时,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全家人的共同愿望。夫妻二人常年都起早贪黑,吃苦耐劳,辛勤耕耘,每一天的晚饭都在8点时段。妻子杨翠美积极支持丈夫开展畜牧养殖,种地、放牛、煮饭、喂养猪鸡,样样在行,并且在农闲是到附近打零工补贴家中的各项支出。儿子杨建坤19岁,初中毕业到楚雄市一家洗车店务工,供吃供住月工资1700元,身处消费较高的闹市,节衣省食都要给家庭增添一些经济收入。户主每周要到20公里路段的新华中学接送读书的女儿杨建茹,14岁的女儿在新华中学就读初二,她知晓父母的艰辛,坚守认真学习的自觉,保持求知的定力,学习成绩总是保持一、二名,被学校列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寒暑假在家里积极下地做活、承担家务,缓解父母的艰辛。

脱贫路上相互帮,共逐致富小康梦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更何况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肯定能够致富奔小康。我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杨保国不光自己脱了贫,还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村民发展养殖,成为脱贫路上的带头人。杨保国发展养殖致富脱贫后,他将自己发家致富的心得和养殖的经验技能跟当地村民共同分享,希望他们与自己一样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其他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启动牛、羊养殖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均已脱贫出列。他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脱贫致富能手,成为了辐射新华乡大河边村委会产业脱贫的典范。

杨保国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点滴生动形象折射出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用真抓实干赢得群众支持的干事创业之美,用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自强自立之美,是无数贫困家庭在党和政府带领下勠力同心齐攻坚,自强不息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上一条:凤梨释迦地里的脱贫故事
下一条:教育帮扶出重拳 动态监测列清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