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乡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引龙头、建基地、组协会、拓市场、促外销”的发展思路,2019年,乡党委、政府外出招商参观考察学习,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着力破解集体经济、贫困群众增收难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脱贫致富新希望。
香叶天竺葵又名抹抹香、香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目前,全乡天竺葵种植面积达100余亩,计划到年底再种植400亩,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发展特色天竺葵种植业。
政府服务“优起来”。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的大环境下,乡村特色种植已成趋势。凉山乡紧紧围绕县委“一极两中心三基地四示范五大园”的发展目标,积极谋划部署、推动全乡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香料产业,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外地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带动当地特色天竺葵种植产业发展,政府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和合作社协调解决试点农户、试点土地、烤房建设等问题。加大项目投入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扶贫项目支持,大大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目前,共协调土地试种100余亩,争取贫困行政村产业扶贫香叶天竺葵精油提炼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为企业、合作社修缮机耕路及水池、沟渠配套等。成立天竺葵种植合作社,为有意向种植农户开展2期种植技术培训,有效带动了全乡4个村5个村小组发展天竺葵种植。大力引导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种植发展格局,形成以把世者村委会为中心的百亩连片天竺葵种植基地,辐射带动老城乡丙月等村组发展天竺葵种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种植产业实现规模化、商品化、标准化种植。
产品产量“提起来”。天竺葵母本一次扦插、移栽种植成功后可采收5年,每年4月到9月为香叶天竺葵的采收季,每季可采割7至8次,主要采集茎、叶生产提炼工业香料油。香料油芳香浓烈,在化妆品、药品、航空工业上有着广泛用途。为加强产品产量提升,凉山依托合作社技术示范推广,积极为种植农户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引导指导企业按照要求,大力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生态植保技术,强化农业投入品(化学农药)使用监管,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力度。对烤制油设备进行改良,大大提高天竺葵烤制育出油率。经对比,凉山乡的烤制油出油率远高于全省其它地方种植烤油情况,农户种植收入得到明显增长,大大增强了农户发展天竺葵特色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乡正在积极争取省级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企业责任“撑起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凉山乡天竺葵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为回馈社会,撑起责任,在政府的引导,德隆宝农业有限公司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定每公斤800元的价格回收香叶油。成立凉山乡天竺葵种植合作社,贫困行政村产业扶贫香叶天竺葵精油提炼项目建设完成后,形成资产的所有权属村委会所有,精油提炼设备有偿提供给种植农户使用,按每次交油数量油量的3%(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2%)由合作社进行收取,每亩油量产值约为4000元,设备有尝使用费用为每亩120元,一套精油提炼设备供150亩天竺葵烤制油使用,每年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18000元,实现企业与合作社、与农户共赢的局面。
贫困群众“富起来”。自成功引进易扦插、移栽,成活率高、种植成本低的新型产业香叶天竺葵进行种植后,按照“党建带、企业扶、社会帮”的扶贫思路,积极动员建档立卡户自筹一点、合作社补助一点,每户出资一点的方式开展天竺葵种植。建档立卡户享受优先务工、参加技能培训等优惠,将“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据统计,天竺葵扦插苗每亩成本300元左右,精油成品每公斤可售800元,亩产每年在5000元左右,不断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助推贫困户实现脱贫梦。
天竺葵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将有所增加,通过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农户规模化种植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有利于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有利于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同时,有利于增强贫困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从而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和信誉,保持农村,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使贫困村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脱贫致富目的,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